2025.07.22
勒索病毒有救嗎?企業必知7個防範方法,勒索病毒常見Q&A一次看

勒索病毒攻擊愈趨頻繁且變異迅速,從供應鏈中斷、機敏資料外洩,到系統癱瘓導致營運停擺,每一次攻擊不僅造成直接損失,還可能對企業聲譽造成長期影響。而相較大型企業,資安人力與資源相對有限的中小企業,在面對威脅時,可能承受更高的風險壓力。


但不論企業規模大或小,勒索病毒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挑戰,而勒索病毒有救嗎?答案是只要企業落實正確資安思維與技術部署,有機會將風險降到最低。本文將解析勒索病毒的攻擊鏈條與破解策略,並彙整常見 Q&A 與防範建議,協助企業建立更具前瞻性的資安防禦體系。

勒索病毒有救嗎?究竟什麼是勒索病毒?

勒索病毒(Ransomware)是一種阻斷存取的惡意軟體,攻擊者透過釣魚信件、惡意連結、系統漏洞或遠端桌面協定(RDP)弱點等手段,滲透企業端點與伺服器,並啟動檔案加密或系統鎖定機制,使企業無法正常存取資料。這時駭客也會發出勒索通知,要求受害者以加密貨幣支付贖金換取解密金鑰。


勒索病毒事件頻傳,NTT Security Holdings 2024 年報告就指出,2023 年全球勒索病毒事件年增幅度高達 67% ,衝擊對象遍及製造、金融與公部門。


近年來,勒索病毒攻擊模式更是不斷進化,從單純的加密型勒索(Encrypting Ransomware),進階為結合資料竊取與洩露威脅的雙重勒索(Double Extortion),甚至發展成具備人為操控能力、專攻醫療、製造、供應鏈等高營運依賴產業的人為操作型勒索(Human Operated Ransomware),顯見其已成為企業最需正視的資安風險之一。


那麼,勒索病毒有救嗎?雖然此類攻擊難以完全根除,但是否「有救」,關鍵在於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資安韌性與應變能力,從事前防範、事中偵測與阻斷,到事後快速復原,只要搭配正確策略與工具,企業仍有機會將損害降到最低。


延伸閱讀:BEC 詐騙升溫三千萬險蒸發! 守護信箱和營收,郵件防護你準備好了嗎?

勒索病毒有徵兆嗎?6個可能中毒的前兆

勒索病毒雖以「突發性爆發、癱瘓系統」為特徵,但多數攻擊並非瞬間完成。駭客通常會潛伏一陣子,先後進行權限擴張、資產偵查與資料竊取等行動,待時機成熟後才啟動加密或鎖定機制。因此,若能及早識別異常跡象,將有助於在攻擊全面展開前啟動防禦與封鎖機制。


以下列出6種常見的中毒前兆,供企業資安團隊作為日常監控參考: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1 未授權存取活動

若觀察到內部帳號於非工作時段出現異常登入紀錄、登入失敗次數異常,或是帳號權限遭到未經授權修改,可能代表帳號遭入侵並用於橫向移動或進行權限擴張。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2 防毒軟體持續示警

端點裝置若頻繁跳出惡意程式偵測或行為異常警示,即便尚未造成實質損害,也可能是勒索病毒進行前期活動的徵兆,例如:下載加密模組、與 C2 伺服器(Command and Control)建立連線等。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3 檔案名稱變動

若大量檔案的副檔名突然變更為不明格式(如 .locked, .crypt, .deadbolt),且檔案無法正常開啟或存取,極可能代表加密程序已經啟動,是最明確的發作跡象。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4 檔案無法存取或開啟失敗

若員工在日常操作時頻繁遇到「檔案毀損」、「無法存取」等訊息,應立即排查是否為部分加密或權限鎖定導致,避免擴大加密範圍。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5 不明垃圾信件變多

若企業信箱短時間內收到大量無主旨、可疑連結或附加未知加密檔案的電子郵件,可能為釣魚郵件攻擊行動前奏,應立即加強郵件防護與員工警覺。


中勒索病毒的前兆 #6 未知伺服器連線紀錄

若內部主機頻繁連線至未知 IP 位址(特別是來自俄羅斯、東歐、中亞等高風險區域),或是透過 TOR 匿名網路發送封包,可能代表裝置正試圖與 C2 伺服器通訊、回傳資料或接收勒索指令。


延伸閱讀:Akira 勒索軟體盯上 Linux 網路攝影機,您的企業準備好了嗎?


中了勒索病毒怎麼辦?4個清除步驟

所以勒索病毒有救嗎?若發現裝置遭勒索病毒感染,不論是檔案遭加密、出現勒索訊息或系統無法操作,都代表攻擊已進入關鍵階段,對此企業應即刻啟動以下 4 項應變處置流程:


勒索病毒清除步驟 #1 切斷伺服器連線

立即中斷受感染裝置與所有內外部網路的連線,包括 Wi-Fi、乙太網路與 VPN,封鎖病毒透過共用資料夾、SMB、RDP 等管道進行橫向移動,防止威脅進一步擴散。


勒索病毒清除步驟 #2 強制關閉電腦

若研判裝置尚未完全被加密,應立即強制關機,阻斷加密程序持續執行。關機後,切記勿自行重啟系統或嘗試開啟檔案,以免觸發更深層次的惡意行,加劇資料損毀。


勒索病毒清除步驟 #3 尋求專業協助

多數勒索病毒使用高度加密技術(如RSA-2048),企業難以自行解密。建議立即聯絡資安顧問或具備 DFIR(數位鑑識與事件回應)能力的專業資安團隊,協助進行裝置鏡像、樣本分析與資料可復原性評估,判斷是否可透過情資平台取得解密關鍵。


勒索病毒清除步驟 #4 安裝防護系統

完成清除與重建後,應針對此次攻擊手法與弱點來源進行全面盤點,並修補漏洞、更換密碼、關閉未使用的通訊埠,並導入 EDR 或 MDR 等具即時偵測與回應能力的進階防護機制,強化後續資安韌性,避免重複受害。


延伸閱讀:應用存取安全新模式!在零信任架構下驅動的應用程式存取


勒索病毒怎麼防範?7個預防方法

勒索病毒的入侵往往來自最微小的資安缺口,一封偽裝成主管指示的電子郵件、一項延遲執行的系統更新,或是一個未關閉的通訊埠都可能暗藏病毒。對企業而言,建立完善資安防線非常重要,以下7項勒索病毒預防方法,是企業制定資安策略時不可或缺的核心原則: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1 定期備份文件

備份是勒索攻擊下最關鍵的風險控管機制,企業應實施「3-2-1 備份原則」,即保留三份資料副本、儲存在兩種不同媒介、其中一份須異地備援,並且定期測試備份資料的還原可用性,以備不時之需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2 充足資安訓練

許多攻擊始於釣魚信件或惡意連結,針對高階主管或特定部門的定向攻擊(spear phishing)更是具有強大破壞性,建議企業可定期舉辦資安教育訓練,針對高風險職務(如財務、人資、主管)進行模擬演練,以強化整體組織對潛在威脅的辨識力與應對力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3 及時更新軟體

攻擊者經常利用已公開的漏洞(如 CVE)滲透系統,企業方應啟用自動更新機制,定期更新作業系統、防毒軟體、第三方套件及終端設備,並且建立漏洞修補政策,以減少可被利用的攻擊面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4 加密敏感檔案

即使資料遭竊,若企業已先行做好加密處理,可有效降低資訊外洩的風險。同時也建議實施「最小權限原則」(Least Privilege),限制使用者存取權,讓其僅能存取業務所需資源,避免駭客透過橫向移動擴大攻擊範圍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5 查證資訊正確性

若有來自「政府機關」、「供應商」或「主管」的異常請求,應與對方進行雙重驗證(如電話確認),也建議針對來自外部的郵件加註來源標籤,以提高使用者警覺性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6 不點未知連結和附件

多數勒索病毒會透過遠端桌面協定(RDP)、SMB(TCP 445)或開放管理介面進行攻擊,建議企業方封鎖未授權埠口與協定,搭配防火牆與入侵防禦系統(IPS)限制可疑連線,降低攻擊成功機率。


勒索病毒預防方法 #7 利用威脅情報服務

企業可考慮引入威脅情資平台(TIP)與 MDR(Managed Detection and Response)服務,掌握勒索病毒最新 TTPs(戰術、技術、程序),實現主動監控與即時應變,強化資安防禦韌性。


延伸閱讀:全球資安解決方案支出超過3000億美元?美國知名雲端公司利用MetaDefender Sandbox擴充威脅偵測能力


勒索病毒Q&A一次看

在企業推動資安管理與使用者教育的過程中,常會遇到對勒索病毒的誤解與模糊認知,以下彙整 3 項常見問答,協助企業快速釐清觀念,優化防護策略與內部應變流程。


Q:手機會中勒索病毒嗎?

會。儘管目前大多數勒索病毒鎖定的是 Windows 與 Linux 等作業系統,但 Android 也曾出現螢幕鎖定型與加密型攻擊事件。若企業未將行動裝置納入 MDM(Mobile Device Management)管理範疇,將容易成為攻擊破口,建議可建構行動端防毒、防惡意連線及應用程式控管策略,以降低風險暴露面。


Q:目前已知的勒索病毒種類有哪些?

目前已知的勒索病毒攻擊手法大致可分為 4 種:


🔹加密型(Encrypting Ransomware):

最常見的形式,攻擊者會將受害者的檔案加密,要求支付贖金以換取解密金鑰,代表性病毒包含 WannaCry、Locky、Ryuk 等。


🔹保險箱型(Locker Ransomware):

透過鎖定裝置介面阻止使用者操作系統、癱瘓裝置功能,並要求受害者支付贖金,常見於行動裝置。


🔹雙重勒索(Double Extortion):

除了加密檔案,還會竊取敏感資料,並威脅將公開資料內容以加重勒索力道。


🔹多重勒索(Triple Extortion):

攻擊者除威脅受害企業外,也可能聯繫其客戶、合作夥伴,進行第三方勒索與社群壓力施加,造成更廣泛的營運與聲譽衝擊。


勒索手法不斷演進,資安防線若無即時偵測與預警能力,極易被多重手段攻破。


Q:勒索病毒有辦法清除嗎?

病毒程式本身通常可被清除,關鍵在於資料是否能夠復原。若受害裝置尚未全面加密或仍保有備份資料,透過專業資安團隊的協助仍有機會復原。反之,若無備份且加密金鑰為非公開類型,解密難度會變得極其高,後果往往得不償失。


資安專家普遍不建議以支付贖金為主要應對方式,因為支付後仍可能遭到二次勒索,且無法保證資料完整還原。相對而言,部署主動式防禦機制(如EDR、MDR),以及加強備份與異地備援機制,才是較具成本效益與可持續性的做法。


延伸閱讀:EDR、MDR是什麼?解析端點防護3類型,企業必備EDR資安策略

企業必備!勒索病毒防護解決方案推薦

面對勒索病毒日益進化的攻擊手法,企業唯有建立多層次資安防禦體系,才能從預防、偵測到應變全面掌握威脅動態。針對中小企業、製造、金融、醫療與政府等高風險產業,建議依據實際情境,導入以下具代表性的勒索軟體防護解決方案


SentinelOne:AI 驅動的端點防禦與即時回應

SentinelOne結合EDR/MDR架構與AI行為模型,能即時辨識勒索病毒行為並自動隔離受感染裝置,避免橫向擴散。內建的行為分析模型能即時對抗變種與未知攻擊,並結合數位鑑識與事件應變支援,讓資安團隊能迅速處理重大資安事件,達到事半功倍的防護效果。


OPSWAT MetaDefender:多引擎掃描與檔案重建核心防線

OPSWAT針對跨網域資料傳輸風險,提供多重掃描引擎(Multiscanning)、檔案清洗(Deep CDR)與弱點評估等功能,可阻擋含有惡意隱寫或零日攻擊程式的文件,從源頭阻斷勒索病毒傳入內部網路。其平台亦可整合至企業入口網站或工作流程,自動化處理第三方上傳文件,廣泛應用於保險、金融、醫療、政府等對資料完整性有高要求的場景。


Menlo Security:隔離架構抵禦網頁型勒索威脅

Menlo採用雲端瀏覽器隔離技術(Browser Isolation),用戶瀏覽行為不會在本機執行,可完全阻絕惡意網站、釣魚頁與瀏覽器漏洞攻擊。此技術無需安裝客戶端軟體,亦不影響使用者操作體驗,適合需開放上網權限但資安控管嚴格的組織。

CyberInt:即時威脅情報與外部風險監控

CyberInt專注於外部威脅監控與預警服務,涵蓋暗網監控、勒索組織行動追蹤、品牌假冒識別等項目,能協助企業提早掌握攻擊意圖與暴露面,結合攻擊面分析與資安應變諮詢,建立完整威脅感知與決策支援的資安治理架構。


綜合上述解決方案,企業可依據自身資安成熟度與業務需求,打造由即時防護、內容淨化、行為隔離到威脅預警的防禦體系,實現「橫向整合、縱深防禦」的資安策略。


以上方案都可由代理商橙鋐科技協助導入,橙鋐科技具備豐富的企業資安經驗,提供涵蓋勒索病毒防護、威脅偵測、風險控管等多面向的整合式解決方案,可依據產業特性與資安需求規劃部署策略,協助建構穩健且具前瞻性的防護體系。現在洽詢橙鋐科技,強化資安韌性!


推薦閱讀:

雲端安全新標準!SentinelOne 實現真正AI驅動又統一的雲端安全

一站式零信任典範!「強化連線驗證與存取控管」e-SOFT滿足資安人員痛點